《百鸟朝凤》“票房反转” 艺术电影如何叫好亦叫座?

来源:admin  浏览:356次

上映一周票房仅154万,电影人方励“下跪”后,票房达到近三千万……艺术电影《百鸟朝凤》上演“票房反转”:院线排片占比从1.2%增至8.9%,票房占比从0.9%增至16.3%,原本濒临下线的《百鸟朝凤》获得“新生”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01.jpg

《百鸟朝凤》的前期遭遇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电影面对商业片竞争时的尴尬处境。数据显示,每年数百部国产影片上映,“正剧/艺术类”影片只占3%左右,一些口碑不错的艺术电影,因排片少、时段差、地段偏等原因,与观众擦肩而过。艺术电影如何走出这样的尴尬?


  票房反转:以跪恳求加排片 “院线制”想说爱你不容易


  《百鸟朝凤》是“第四代”导演吴天明的遗作,于5月6日上映。影片讲述了黄河岸边唢呐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无奈,被张艺谋、陈凯歌、徐克等导演联名推荐,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“评委会特别奖”,在豆瓣获得8.4的评分。


  如此口碑的电影,“卖”得如何?猫眼票房分析数据显示,《百鸟朝凤》首周票房仅154万元,排片比只有1.2%,而同一天上映的美国“大片”《美国队长3》首周票房超6.2亿元,排片比为43.4%。
记者调查发现,在《百鸟朝凤》上映首周,热门电影院鲜少排片,有些影院即使勉强接片,也只安排在上午、半夜等“边缘”时段。北京一位电影界人士对记者说:自己辗转了好几个影院才看到《百鸟朝凤》,发现只有150元一张的VIP厅票。


  63岁的电影制片人方励5月12日通过网络直播公开“下跪”,随后院线排片增加了分量,票房也开始看涨:截至目前,全国票房累计已超过三千万元。


  院线方作出回应,百老汇电影中心表示增加周末排片,华谊兄弟影院表示旗下每家影院每天排片不少于两场,并保证一个黄金场。北京朝阳区一家影院售票处工作人员表示,影院排片增至每天9场,其中7场都是黄金档,有时工作人员都快忙不过来了。

 
  “类似《百鸟朝凤》这种艺术电影,更多强调的是理想、信念,少了‘粉丝经济’的支持。我们为了生存,就算心里想帮忙,也要考虑实际回报。”一家院线经理表示。
“下跪也是无奈之举。”方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《百鸟朝凤》是否经得住观众的检验,首先要让观众看得到。当然,电影制作者也需要思考艺术片如何面对市场竞争,兼顾艺术表达与商业效益,让院线排了片有钱赚。


  排片尴尬:“爆米花”式一家独大 艺术电影边缘化


  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,电影导演王小帅执导的艺术片《闯入者》排片率只有1%,仅获300多万元票房。

02.jpg

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、动画电影导演孙立军告诉记者,他曾经花6年时间,拍了动画片《小兵张嘎》,寻求上线时有影院回复:“这种电影太小众,一看名字就不赚钱,没办法排。”
艺术电影并非没有观众,院线“边缘化”的排片方式,使一些观众“想看却看不到”。电影导演贾樟柯告诉记者,有些三四线城市很难看到文艺电影,几乎是零排片,“我曾多次尝试着跟专门做中小城市院线的公司谈,却被告知文艺片根本没人看”。


  贾樟柯在路演的过程中了解到,同为艺术影片的《山河故人》上映时,广东某县级市有40多名年轻观众到影院联名请求,才排了一场。

03.jpg

“情怀和市场不是完全对立的,艺术电影一直有特定的市场和价值。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、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。


  “观众的需求日趋多元,当下影院往往是大制作、大场面、大明星式的‘爆米花’片一家独大。”孙立军说,若以“票房GDP”为指挥棒,就会导致电影在艺术表达和商业效益间难求平衡。


  创新思维:“快餐文化”来袭,品质与票房如何两全?


  数据显示,中国电影票房正以每年30%的速度增长,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大关,2014年有300余部国产影片上映,其中“正剧/艺术类”影片只占3%。


  需要正视,一些好口碑的艺术电影,虽获得业内认可,也有批评声音认为表达手法陈旧,缺乏创新。专家指出,在避免商业片“快餐文化”侵蚀的同时,电影的制作还应跟上时代节奏,作出相应调整,创新表现手法。


  为此一些电影人转变思维,通过发行DVD、出售海外版权、多方参加影展,打出知名度后更易被市场接受。2014年,艺术电影《白日焰火》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,主演廖凡夺得影帝,电影在国内上映票房过亿元。


  记者采访了解到,为了丰富和完善电影体系,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完善的艺术院线系统,美国有近千块银幕主要放映艺术电影。相比之下,国内商业院线占据主导,今后相关方应为艺术电影创造更多的播放条件,如建立社区影院、艺术院线等,增加艺术片同更多观众见面的机会。


  尹鸿认为,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是多元丰富的。“丰富电影院线类型,需要细化影院定位,满足不同观影群体需求,给观众更多选择。”


  电影院并非只是商业场所,还承载文化引导的功能。一些观影者表示,有的电影虽获得高票房,却是“低口碑”,过度关注“眼球效应”,而缺乏立得住的文化内核。

  有专家表示,新奇技术、大腕云集、宣传热点,都只是“装饰品”,还需在内容制作上发力。扎根土地,深入群众,才能创作更多有温度、接地气、带露珠的作品,要力避中国电影产业变成“营养不良的巨人”。



136507225
企业邮箱
官方微信
官方微信
售后热线:400-878-3127